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新闻

制造业ERP车间质量管理

第一节质量和质量管理概述
一、质量概述
1.何谓质量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即ISO9000系列标准),将质最定义为:“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其体可作如下理解:
(l)所谓实体,是指可以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产品,可以是某个活动或过程,也叮以是一个组织、体系或人员,还可以是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由于使用了“实体”这个词,就使“质量”所涵盖的对象和质里活动的范围,更加广泛、更加全面了。
(2)在上述定义中,将需要分为“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两类。“明确需要”是指在合同、标准和法规中规定的,而“隐含需要”则是指用户或社会对产品的期望,是人们公认的、不必作出规定而不言而喻的需要。
(3)所谓“特性”,是指实体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实体的性质。如产品质量特性,是将‘需要”转化为可实现并可度量的技术指标(性能指标)和可信性(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以及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经济性、时间性等。综上所述,从广义概念上理解,质量应该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

2.何谓产品质量
产品质最是指产品的适用性,也就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成功地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产品所其备的特性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来衡量产品质量的高低和好坏。

3.何谓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指产品在加工全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综合质量。事实上,产品在枯个加工过程中受到影响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种因素,即人(作业者)、机(设备)、料(原材料)、法(工艺方法)、环(环境条件)。工程质址就是由这五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这五种因素保持稳定,那么工程质绒就会保持稳定,当然产品质最也就会保持稳定。因此,车间质量管理工作应该着眼于对工程质量进行骨理。

4.何谓工作质
工作质量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与产品质赞直接关联的岗位工作、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等对产品质址的保证程度。工作质量虽然不易量化,但可以通过工作目标、工作效率、工作成果和产品质最来衡址。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产品质量取决于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可以说,工作质量是产品质最的基础和保证,产品质最则是企业从上到下各方面工作质长的综合反映。

二、质量管理概述
1.何谓质量管理
ISO9000系列标准将质最管理定义为:“质最管理是确定质从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从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具体可作如下理解:
(l)质量针理包括确定并实施质徽方针、目标和职责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这就必然会涉及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可见质量管理具有全员性。
(2)加强质量竹理是各级管理者的甭要职责,可见各级管理者对质量的重视程度,是质徽管理取得成效的秉要保证。
(3)质策筒理包括质从策划、质甩控制、质童保证和质最改进等活动,而所有这些活动都需要通过质债休系的有效运行。
(4)在质量管理中要考虑到经济因素,应该不断降低质量损失.提高用户满愈度,以使质量体系达到良好的效果。

2.质量管理的甚本原理
(l)质量形成于生产的全过程。这里的‘生产”是指广义的生产,即社会化生产.它包括市场调研、设计研制、生产制造、经营流通、消费使川等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阶段。这一原理揭示了质鼠形成的真谛.否定了“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是检脸出来的”等片面说法。可见,质量的形成与产品的榷个寿命周期有关,因此应该实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必须使影响产品质最的全部因素在生产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各个阶段,一气会有许多因素影响或干扰着质最,这些因素有属于人员方面的,也有属于设备方面的;有属于原材料方面的,也有属于工艺方法方面的;有属于环境方面的,也有属于信息方面的。质量管理就是要分析这些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分轻、重、缓、急地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使质量达到人们满愈的结果。
(3)必须使企业抖有持续稳定地提供符合质最要求的产品的能力。当影响产品质最的许多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时,不难相信,企业就能够提供符合质最要求的产品。但如果要“持续稳定地”提供,就必须依靠质量保证活动“持续稳定地”开展。
(4)必须不断进行质量改进。进行质量什理的目的就在于保持和提高产品质最,可是如果没有改进也就无法实现这一目的。随若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客观上向企业提出了质量改进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坚持走创新之路,不断进行质最改进,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质管理的核心理念
(I)一切为用户着想。这是质量管理的衍导思想。山于质量既包括满足用户的明确需要,又包括满足用户的隐含需要,因此质最管理工作同样要围绕“两个需要”做文章,真正做到想用户之所想,想用户之所未想。“下工几序是用户”是“一切为用户着想”的理念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即上工序要把下工序当作自己的用户,上工序的工作要对下工序负责。
(2)一切以预防为主。这是质最管理的工作重点。产品质最是在生产全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质量管理应把工作敢点从事后的消极把关(检验)转移到事前的积极预防(控制)上来。要在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中,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多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防止废次品和质最事故的发生。强调以顶防为主,并不是完全否定质量检验,相反,质量检验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因为检验本身具有一定的把关功能,另外还可以起到很好的质量反馈作用。
(3)一切用数据说话。这是质量管理的科学手段。评价产品质徽的好坏,必须有一个客观标准和科学依据,单凭表面现象和主观脸断是不能准确反映质璧问题的。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因此,将质量用数据反映出来,就叮以发现生产过程中质址波动的规律,为准确判断和解决质量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4)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这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是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四个词的缩写。PDCA四阶段循环方式,是美国质址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通过对大量生产实践的解析研究,所总结出来的质量管理的幕本规律。PDCA循环分八个步骤:
P阶段包括四个步骤,即①分析现状,找出问题;②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③找出主要原因;④拟订措施,制订计划。
D阶段包括一个步骤,即⑤落实措施,执行计划。
C阶段包括一个步骤,即⑥检查效果。
A阶段包括两个步骤,即⑦总结经验,巩固成绩;⑧提出遗留问题,转人下一个解决。

第二节质理管理基础工作
一、加强质量教育
从质量管理实践中,人们愈来愈意识到“产品质量取决于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这样一个深刻道理。而一切工作都是通过人来做的,因此只有通过开展质量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使工作质从乃至产品质量得到保证。质量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日本一直有“质缝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之说,这很值得我们借鉴。
1.质量意识教育事实上,人的工作质量又取决于人的质量意识。人的质量意识提高了,工作责任心加强了,产品质量就会得到明显改观。
(l)举办“我与产品质量”的主题报告会。可请生产技术部门和车间领导讲质最形势、讲质量与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关系;请质量标兵讲质量攻关的经验和体会;请造成质缝事故者讲工作马虎所带来的深刻教训等。
(2)举办质量展览会。可展示因某些产品的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而获得的不同等级的荣誉,也可展示在质量攻关活动中的感人事迹,还可展示人为造成的不同批品给企业、车间造成的损失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级领导者质量意识的高低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尤为重要。领导者质量意识强,他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力为提高产品质址营造良好的生产氛围,可以组织发动员工进行质量攻关,可以制订以质量为先的生产指标考核方案。反之,领导者质最意识浅薄,他可以急功近利地去抓短期效益,可以无视生产规律去拼设备,可以制定以产量和周期为先的生产指标考核方案。

2.质量业务教育
提高产品质量,除了需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外,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车间质址教育的对象,上自车间主任,下至每个岗位的员工。由于各类人员的目标要求不同,质旦教育的内容和深浅也会有些不同。
(l)质最管理教育。接受质量管理教育的对象应包括:从车间主任、生产副主任、设备副上任、安全副上任,到正副工段长、轮班长,再到生产组长、平车队长;从车间工艺技术员、操作技术员、设备技术员、计划统计员、生产调度员,到工段质址检查员、轮班教练员,再到斑组工人管理员。质最管理内容的深浅可结合管理层次、岗位性质而各有侧重。
(2)质最技能教育。接受质从技能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生产第一线的作业者。要通过一定的案例给他们讲清生产操作技能、设备维修技能对产品质量产生的影响,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苦练基本功,掌握过硬的生产本领。

二、建立质量责任制
质量责任制是指把各级各类人员在质量工作上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用制度确定下来,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惩,形成一个严格高效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建立质斌责任制要把握好以下精神:
(1)由于质量问题的综合性,反映在质量管理上也是综合性的,它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管理。因此,质贫管理要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级管理、按级负责的原则。
(2)建立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时,要明确他们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任务、职责和权限,并将其与考核及奖惩办法结合起来。
(3)根据纺织生产的特点,车间作业者的质量责任制应包括纱疵、织疵责任制,这样做有利于增强作业者的工作责任感,有利于防疵捉疵,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三、实施标准化工作
1.基本概念
(l)标准是指对需要协调统一的具有多样性和币复性的客观事物,在一定范围内所作的统一规定。它是衡量客观事物的唯一尺度,也是进行生产和管理活动的依据。
(2)标准化是指制订标准、执行标准、检查标准和修订标准等全部活动过程。其活动过程是根据标准贯彻悄况和客观环境变化情况而不断修订、循环上升的过程。因此,每经过一次循环,标准化水平就会提高一步。

2.产品质量标准
我们一般所说的产品合格不合格,这个“格”就是指的产品质最标准。纺织产品质量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毛级。为了确保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的要求应高于国家标准;同样,企业标准的要求也应高于部颁标准。纺织产品的企业标准主要指各种半成品和成品的质址标准,其项目如下:
(1)清棉工序:棉卷重量不匀率、棉卷伸长率、棉卷含杂率等。
(2)梳棉工序:生条重墩不匀率、生条条干不匀率、生条含杂率、生条短绒率、落棉率、棉结杂质等。
(3)精梳工序:棉条重徽不匀率、棉条条卜不匀率、棉条短绒率、落棉率、棉结杂质等。
(4)并条工序:熟条重量不匀率、熟条条干不匀率等。
(5)粗纱工序:粗纱重桩不匀率、粗纱条干不匀率、粗纱伸长率等。
(6)细纱工序:百米重鼠偏差、百米艰墩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棉结杂质、纱疵率、千锭时断头合格率等。
(7)络筒毛序:络筒好筒率、百管断头数等。
(8)枯经工序:整经好轴率、百根万米断头数等。
(9)浆纱工序:浆纱好轴率、浆纱上浆率、浆纱回潮率、浆纱伸长率等。
(10)穿经工序:穿经好轴率等。
(11)织造工序:人库一等品率、下机一等品率、下机匹扯分、出日合格率、织疵率等。
(12)整理工序:漏验率、假开剪率、联匹一等品拼件率等。

3.生产技术标准
(l)原料、材料、浆料:各种原材料和浆料的规格、存最、验收标准等。
(2)工艺:产品规格、工艺设计标准、工艺卜机标准、工艺检查标准等。
(3)设备:设备安装规格、设备工艺规格、维修技术标准等。
(4)试验:试验方法、周期、检查标准、仪器保养周期等。
(5)操作:运转轮班各工种和设备维修各工种的操作技术标准等。
(6)空调:各种空调设备维修技术标准、各工序温湿度调节控制标准等。

4.岗位工作标准
岗位工作标准主要指各类人员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应完成的指标要求和相应的考核标准等;车间技术工人的应知应会标准等。

5.制度管理标准
制度管理标准主要指责任制度(质垦责任、经济责任、安全责任),分配制度,奖惩制度,纪律制度等管理标准。四、坚持质里分析制度车l可坚持质量分析制度主要包括疵点分析、实物质量分析、访问下工序质量分析等。下面以某纺织企业织造车间坚持质量分析制度的“三会二分析”为例.作一说明。

1.三会
(l)车间质量分析会:每月一次由车间主任主持召开,参加人员包括分别主管运转生产、工艺质量、设备技改的车间副主任,车间生产调度员、工艺技术员、操作技术员、设备技术员,运转轮班长、教练员,保全保养工段长、设备质最检查员。会上主要由车间工艺质量副主任汇报、分析,一个月来车间产品质量情况,找出问题成因,提出改进意见,展开交流讨论。
(2)轮斑质量分析会:每月一次由车问运转生产副主任主持召开,参加人员包括运转轮班长、教练员、生产组长、检修工。会上主要由车间操作技术员汇报、分析一个月来有关产品的纱疵、织疵情况,讨论防疵、捉疵的具体措施。
(3)设备质量分析会:每月一次由车间设备技改副主任主持召开,参加人员包括保全保养工段长、平车队长、保养组长、专修组长、设备质量检查员。会上主要由车间设备技术员汇报、分析一个月来设备维修和品种翻改的质最情况,讨论连续性机械疵点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2.二分析
(l)操作性疵点分析:针对当班已经发生的一次性降等的操作性疵布,由车间操作技术员组织当班轮班长、教练员、有关品种的生产组长,到整理车间看布分析,弄清成因、落实责任。
(2)机械性疵点分析:针对一次性降等的机械性疵布,由车间设备技术员组织相关工段长、平车队长、保养组长和运转检修工,到整理车间看布分析,弄清成因、落实责任。

五、开展质量竞赛活动
1.开展OC攻关、守关活动多年来,不少纺织企业生产车间在生产高难度品种时,对遇到的一些棘手的质量问题,都能通过组织QC小组(即质最管理小组)开展QC攻关和守关活动而得到解决。其具体做法是:
(l)按照现有的生产班组或按照质量关键问题,建立QC小组。对QC常用的工具图表,小组成员需会计算、会画图、会运用、会分析、会处理。
(2)QC小组根据攻关课题的要求,开展PDCA循环。对仍未解决的质址问题继续开展攻关活动,并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如此循环下去,直至产品质量达到稳定为止。
(3)对攻关中的有效措施实施标准化,并使之落实在守关型的质量管理点卜得以巩固。所谓守关型的质量管理点,实际上是在现有班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QC小组,其任务主要是质量守关,实施标准化管理,减少质城波动。

2.开展自检工人活动“自检工人”就是生产工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对质量实行“三自主”,即自主检查、自主分析、自主改进,有效地控制疵品的产生,为下道工序提供满意的产品。
(l)自检工人的条件: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贵任心.对本工种的质量统计图表会看、会算、会画、会用;生产中坚持做好自检记录,原始数据真实、可靠;严格执行操作法,操作技术达到能手级水平;了解本工种质量标准,按月完成产、质量指标,通过“自检”达到同工种先进水平。
(2)自检工人活动方法:自检厂人在做好自检记录的基础上,每个月的月初对上个月的自检情况进行分析,并画出相关统计图(排列图、因果图),找出影响质最的主要原因,明确木月主攻目标,进行PDCA循环;将提高质量的有效措施纳人标准化,坚持做好并巩固下去。

3.开展“百、千、万”无疵品竞赛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许多纺织企业在车间普遍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运转挡车工的姐妹赛、对手赛,设备维修工的完好机台赛、运转满意机台赛,辅助工的配角赛、二传手赛等。但更具有了”一泛群众性的则是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而开展的“百、千、万”无疵品竟赛活动。

“百、千、万”无疵品竞赛,简言之,是指”百轴无疵轴、千筒无疵筒、万米无疵布”的竞赛。但就生产车间各工序而言,“百、千、万”无疵品竞赛的内容则具体为:
(l)清棉工序:排包―百包无差错;挡车―万只无疵卷;
(2)梳棉工序:档车―千桶无坏条
(3)精梳工序:档车―千桶无坏条
(4)并条工序:挡车―万桶无坏条
(5)粗纱工序:挡车―万锭无疵纱;落纱―一落无坏纱
(6)细工序:挡车―万锭无疵纱;落纱―千落无坏纱
(7)络筒工序:挡车―千筒无疵筒
(8)整经工序:挡车―百万米无疵点
(9)浆纱工序:挡车―百轴无疵轴
(10)穿经工序:挡车―十万根无疵点
(11)织造工序:挡车―万米无疵布装梭―百日无疵布上轴―百轴无疵布落布―千辊无疵布检修―万米无机械疵布

第三节工序质量控制
一、基本概念
1.工序
工序是指生产和检验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具体阶段,它是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对某个加工工序而言,则是使半成品或成品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2.工序质量
工序质量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某工序受到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五大因素的综合作用后,能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的程度。
3.工序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是指通过质量分析,从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中找出主导性因素及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进而设置特定的控制点,使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工序质量控制方法
1.开展工序质,分析
(1)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关键质量特性,确定质量问题点。
(2)通过对质量问题点涉及工序的调查,并应用因果分析图进行五大因素分析,从中找出主导性因索。
2.设搜工序质量控制点
找出影响产品质睛的主导性因素,接着就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主导性因素及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进行强化管理。设置控制点应掌握以下三点原则:一是对产品的性能、精度、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有严重影响的关键项目和关键部位,应设控制点;二是对本工序质量有特殊要求或对下工序质贫有严重影响的地方,应设控制点;三是对经常出现质量波动,产生不合格品较多的地方,应设控制点。
3.编制控制点有关文件
(l)编制“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内容包括:控制项目、技术要求、质梢标准、控制周期、责任人员、检测方法等。
(2)绘制“工序质量控制点流程图”,形成环环相扣的质缝控制网络。
(3)编制“工序质最控制表”,内容包括:针对影响质量的主导性因素,列出明确的控制手段和管理要求。
(4)编制“工序质最操作标准”,内容除正常的操作要求外,还需订出与质最控制项目相关的特殊操作要求。
(5)编制“工序质最控制点作业指导书”和“工序质量控制点自检表”。
(6)编制“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作为运行、考核、检查、验收的制度依据。

三、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1.针对操作者因素
(l)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工作责任心。
(2)建立质量责任制(纱织疵责任制),重点落实疵品责任。
(3)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掌握应知应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开展QC小组活动,提高对产品质坛的攻关和守关能力。
(5)开展自检工人活动,培养对质址的自主管理意识。
(6)开展“百、千、万”无疵品竞赛活动、形成人人参与防疵捉疵的质量氛围。

2.针对机器设备因素
(l)提高设备安装精度及设备的可靠性和德定性,消除因设备故障而造成的产品质最波动甚至产品质赞事故。
(2)加强设备维修工作,尤其要加强对关键设备和重点设备的日常点检工作。
(3)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工艺上机合格率。

(4)加强对设备的技术改造和对关键部件的革新。
3.针对原材料因素
(l)根据原棉特征、产品要求和生产实际,进行合理配棉。
(2)对回花、再用棉的回用要有严格规定,按一定比例混用和处理,并需定期检查。
(3)对原棉长度与线密度的选配及纤维的混纺比例等,要通过工艺试验,选择最佳方案。

4.针对技术方法因素
(l)制订先进、合理的工艺方法,严肃工艺纪律,保证加工质鱿。
(2)根据实际生产中原料和品种的变化、产品质从要求、用户需要等,开展式艺研究、优化工艺参数。
(3)贯彻执行操作规程,组织经常性的检查、侧定、考核、监督。
(4)在品种、设备、工艺出现较大变更时,技术培训和操作练兵要主动跟进,以控制纱织疵的产生。

5.针对环境因素
(l)加强对车间温湿度的控制,特别是在开冷车和室外天气急剧变化时,更要主动掌握,避免造成生产波动。
(2)空调人员在生产现场勤巡回、勤观察、勒沟通、勤调节,尽徽为车间提供较有利的生产环境。
(3)对生产现场的各类物品进行有效的管理,努力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

文章来源: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