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新闻

企业如何管理车间设备

第一节车间设备管理概述
一、设备管理的任务
设备是现代企业的技术装备硬件,是车间员工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践证明,要想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必须用好、管好、维修好现有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效用。具体来说,设备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地选购设备。当今具有同一生产用途的设备种类及型号较多,技术水平和价格差别较大,车间要主动参与企业组织的对设备效能的调研活动,并根据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正确地选择和购置设备。
(2)科学地使用设备。车间要根据设备的性能、特点等科学地使用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又要爱护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禁止设备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行。
(3)及时地维修设备。车间要切实做好设备的维护、检查和修理工作,努力使在用设备台台完好,在修设备台台修好,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精度和性能都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4)适时地改造更新设备。车间要根据产品发展需要及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在设备寿命中的最佳时期对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保证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使设备在运转过程中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设备管理的职责
纺织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一般都配备设备副主任和设备技术员,下设保全保养工段并配备保全工段长和保养副工段长;有的轮班还配备设备副轮班长,分管轮班保养工作,业务上接受设备技术员的指导。这样在车间内部就从组织上健全了设备管理指挥系统,为履行车间设备管理职责提供了保证。车间设备管理职责主要有以下内容:
(1)在公司(厂部)设备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车间按季制订设备管理工作计划,并督促员工用好、管好、维修好设备。
(2)审核各项维修月度作业计划,督促做好维修原始记录和各项统计报表,并及时汇总上报。
(3)制订车间设备维修各工种的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和指标考核办法;组织开展设备维修的自查、互查活动和争创运转满意机台活动。
(4)组织轮班、班组落实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一旦发生设备事故则按规定处理,并及时上报。
(5)加强对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维修质量,为优质、高产、低耗提供良好的服务。
(6)合理使用车间设备维修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努力提高设备完好率和设备利用率。

三、设备维修制度
1.计划预修制
计划预修制即计划预防维修制。它是有计划地进行维护、检查和修理,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的一种组织技术措施。其基础是设备的磨损理论和规律,特点是预防性和计划性较强,在设备未发生故障时就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维修。计划预修制主要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计划修理。其中,计划修理又包括标准修理、定期修理、检查后修理,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1)标准修理。也称强制修理,它对设备零部件的使用期限和修理的周期、类别、内容都有明确规定,一到计划修理日期,不管设备运转状况如何,都得严格按规定内容进行修理,标准修理一般适用于精密仪器和自动化设备以及主机上承受负荷较大的部件等。
(2)定期修理。它根据设备运转一定时期后零部件磨损的程度,有计划地规定修理工作的日期、范围和内容,从而使设备在完全磨损前就得到修理和补偿,因此可以防患于未然。定期修理成为纺织专业设备主要修理方式之一。
(3)检查后修理。它在计划中只规定设备的检查日期,至于准确的修理日期和修理内容,则根据检查后的结果而定。该修理方式既简单又经济,但计划性不强,一般适用于结构不复杂、利用率低、停机修理不影响生产任务的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计划预修制中的定期修理多年以来一直是纺织企业设备维修的主要方式,尤其适用于经过长期使用,大、小修理周期制订较合理的机型设备,它在保证设备完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它也愈来愈暴露出与现代生产不相适应的一面:例如有些新型设备的技术状况尚好,仍然可以继续运转下去,但按规定已经到了维修周期,需要进行大修理,这就使得还可以发挥作用的零部件被不必要地更换掉,原来磨合得很好的部件又被拆卸而重新装配,结果造成设备维修的过剩;还有些设备的技术状况已经到了难以满足产品加工要求的程度,但由于未到规定的维修周期而造成失修;另外,定期修理一味强调“规格”“允许限度”“恢复原有性能”,却忽视了设备状态的需要,只是按期维修将设备全部或部分分解,重新为“规格”而平装,结果不但浪费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还导致维修人员只会熟练平装,而对遇到的设备故障和坏车竟然不善修理。鉴于企业上述缺陷,不少纺织企业陆续接受了设备状态维修的理念,尤其在引进的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纺织主机上,基本上以状态维修替代了计划预修中的定期修理。即使在国产设备上,有些纺织企业也都能根据新老机型的特点,以计划预修与状态维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备维修的创新。

2.状态维修制
状态维修制即状态监测维修制,它是在状态监测和技术诊断的基础上,采用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的方法查明设备的技术状态;再针对设备异常的征兆和劣化程度,适时适度地“按需维修”,从而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因此,状态维修又称预知维修。状态维修之所以叫预知维修,就因为设备在维修之前是处于“预知状态”,可见其中的监测工作该有何等重要。监测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依靠人的感觉(如眼看、耳听、鼻闻、手摸)进行的定性监测,其优点是简单、快捷、直观;另一种是依靠科学仪器进行的定量监测,其优点是准确、客观。根据我国纺织企业的实际和纺织设备的特点,现在依靠科学仪器监测设备状态的情况还不普遍,但这并不妨碍状态维修制的推行,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勤巡检、勤监测,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3.全员生产维修制
全员生产维修制(TPM,即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的一种以提高设备效率为目标,建立以设备一生(即设备整个寿命周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系统,实行全员参加设备管理的生产维修制度。
TPM的中心思想是“三全”
(1)全效率。全效率是指设备的综合效率,包括产量(P)、质量(Q)、成本(c)、交货期(D)、安全(S)、劳动情绪(M)等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最后可归结为:符合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交货如期、生产安全、作业者情绪饱满等条件下的高效率。
用公式表示如下:设备综合效率=设备的输出/设备的输入=P、Q、C、D、S、M/设备寿命周期费用
(2)全过程。全过程是指对设备的一生,即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等进行系统考虑,加强管理、提高价值、降低费用,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3)全员性。全员性是指从企业、车间领导到生产班组,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工人,都参加设备管理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职责;组织PM(生产维修)小组,积极开展自主活动,以减少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节车间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一、设备的科学选择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无论是新建而购置设备,还是更新而添置设备;无论是使用国产设备,还是引进国外设备,首先要解决的是设备如何选择的问题。选择设备总的原则是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但具体选择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并经权衡后决定取舍。
1.设备的生产性
设备的生产性主要指设备的生产率,它是衡量设备优劣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单位时间内某种设备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如细纱机和织机的技术参数之一就分别表现为每千锭时产量、每台时产量等。考虑到设备的生产性,就不能忽视设备的利用率,如果设备利用率较低,经常被闲置,即使设备的生产率再高也未必适用。
2.设备的可靠性
设备的可靠性主要指设备的精度和准确度要高,并能稳定地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设备的零部件要具有耐用性,并符合安全可靠的要求。如果设备的可靠性不好、故障率高,必然会影plan生产的顺利进行。
3.设备的配套性
纺织生产是由多工序、多设备共同协作完成的,这些设备在规格、性能上必须相互配套并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设备的配套有单机配套、机组配套和项目配套。单机配套是指一台设备上的部件、附件和随机工具要配套;机组配套是指一组设备的主机、辅机、控制装置等要配套;项目配套是指一个新建项目或更新项目所需的多种设备(如工艺设备、动力设备、检验设备、辅助设备等)要成龙配套。
4.设备的安全性
设备的安全性主要指设备对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保障程度。例如设备是否有安全防护装置、自动控制与监测装置等,是否具备在误操作后有自停能力和抑制事故发生的能力等。
5.设备的节能性
设备的节能性主要指设备节约能源的能力,一般以设备运转单位时间的能耗或设备生产单位产品的能耗来表示。能源供应趋紧是普遍趋势,因此节能问题是选择设备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6.设备的环保性
设备的环保性主要指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程度。从清洁生产的要求出发,选择设备要多考虑对环境污染小并附有污染处理设施的设备。
7.设备的维修性
设备的维修性主要指设备产生故障后维修的难易程度。设备维修的难易影响到维修时间的长短、维修工作量的大小和维修费用的高低。一般来说,易于维修的设备结构简单、零部件组装合理、拆装方便、通用性和互换性较好。
8.设备的适应性
设备的适应性主要指设备的先进性要与企业本身的生产水平和员工的技术水平相适应。新购设置不能当作摆设,要在生产上能用得上,使工人能操作、能维修,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9.设备的经济性
设备的经济性主要指设备投资费用经济、原材料使用率较高,能耗较低、维修较易、使用寿命较长等。可以说,凡是综合效益好的设备,其经济性就好。

二、设备的合理使用
设备的合理使用是指按照设备的性能、技术要求和规定的操作程序使用好设备。合理使用设备,不仅能使设备故障减少,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而且还能充分发挥设备效率,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具体地说,合理使用设备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配备合格的操作人员
设备总是由人来操作控制的,因此配备合格的操作人员是合理使用设备的关键。要对操作人员进行爱护设备的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鼓励他们苦练操作基本功,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操作人员必须达到“三好”(用好、管好、维护好)和“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小故障)的要求,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准许上机操作。
(2)建立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
车间应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建立健全使用和维护设备的一整套科学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操作技术规程(操作法)、定人定机维护制度、交接班制度、设备事故处理制度等。这些制度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
(3)保证设备物尽其用
由于不同设备的性能、结构、精度、使用范围、工作条件和生产能力各不相同,因此车间在安排生产任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不同设备的这些特点,做到加工什么样的产品就使用什么样的设备。要防止用精度高的设备生产质量要求低的产品(即精机粗用),用功率大的设备生产功耗低的产品(即大机小用);还要防止超功能、超负荷地使用设备。
(4)为设备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为设备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安全生产、延长使用寿命。车间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安装必要的防尘、防潮、防腐、防震、保暖、降温、通风等装置;对特殊设备甚至还应单独建立工作室,创造特殊的生产条件。
(5)用好管好各种工具
在纺织生产过程中,工具往往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用好管好各种工具,也是合理使用设备的内容之一。车问要建立一套关于工具的领用、保管和遗失损坏赔偿制度,以保证工具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节车间设备的维护和考核
一、设备的维护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松动、干摩擦、间隙超大、声响异常等非正常现象,如果不及时处理,势必会造成设备的过早磨损、老化、性能下降,甚至还会酿成事故。因此,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及时排除故障,就能改善设备的运转状况,防患于未然,并且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一)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主要指挡车工每天接班前对准备看管的设备,注意观察其运转状态,有无异味、异响和不正常征兆;接班后认真做好设备清洁工作,并严格按操作规程用好、管好设备;班中重点检查设备的相关部位,发现一般小的故障及时排除,如遇到的故障自己排除不了,可叫当班检修工处理;下班前清理好设备现场,并做好交班记录。下面以纺织企业织造车间挡车工为
例,介绍其日常维护中的检查内容。
(1)班中对机台进行四结合的预防检查。一是结合接班做清洁查,二是结合巡回操作查,三是结合处理停台查,四是结合看布面查。
(2)巡回中对机台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班中每巡回一次重点检查一台织机,每个工作班对所看管的机台至少要检查一遍。检查内容可针对产品质量要求和设备状况而定。
(3)采用四种方法检查机台有无异常现象。一是“眼看”地面有无机件、机台螺丝有无松动;二是“耳听”机台运转有无异响;三是“鼻闻”机台部件有无发热烧焦气味;四是“手感”布面松紧,判断机台振动是否正常。

(二)定期维护
定期维护主要包括部分部分检修,重点检修,专业检修、巡回检修,揩车检修、加油润滑等工作,它们都属于保养的范围。
(1)部分检修。它主要是对设备主机的某一关键部位定期拆卸检查,修正部件的磨损和走动,消除发生故障的隐患,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例如梳棉机的调、磨盖板,细纱机的敲锭子,织机自动部分的检修等。检修周期为2—4周。
(2)重点检修。它主要是对设备主机的某些重点部位进行拆卸检查,更换磨损零件,调整安装规格,确保设备状态良好。例如细纱机的牵伸和卷绕加捻部分的检修,织机主轴转动部分、投打部分和关车部分的检修等。检修周期为1~2周。
(3)专业检修。它主要是对设备主机的专用部件和专用器材进行定期保养,以保持部件和器材的完好状态。例如细纱机的锭壳修理、织机的综框、钢筘、梭子、皮圈、皮结修理等。检修周期2—4周。
(4)巡回检修。它主要是由轮班检修工对运转中的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及时纠正机台不正常的状态,预防坏车和不良品的产生。巡回检修一般每班1~2次。
(5)揩车检修。在纺织主机中,除了织机的揩车属于单纯的清洁工作外,其余工序对设备的揩车均带有检修性质。揩车检修主要是拆卸和清洁规定的部件,检修磨损零件,加注润滑油(脂),校正相关部件的安装位置,使设备运转正常,防止不良品的产生。揩车检修周期为1~2周。
(6)加油润滑。它主要是对设备运转摩擦部分定期加注润滑油(脂),以减少机件磨损,提高生产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防止发生设备事故。由于设备各部分运动快慢、负荷大小不同,因此各部分油眼的注油周期、注油种类和注油量都要有所不同。为了保证加油质量,车间要对加油工实行“五定”(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并要求加油工掌握设备结构性能的一般知识,一旦发现设备隐患能及时报告有关人员处理。一般快油眼每班或每天加1次,其他油眼2~7天加1次。

二、设备的检查
设备的检查是指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工作性能、磨损程度进行的检查,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防止产生急剧磨损和突然事故。另外,针对检查结果,可以更好地改进设备维修工作。
1.设备检查的分类
(1)按照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同,设备检查可分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日常检查是指操作人员每天按规定要求,结合日常维护,对设备进行的状态检查,如有异常立即排除或通知检修工处理。定期检查是指设备维修人员按照计划和规定的检查周期、检查标准,对设备进行的状态检查,它是对设备的全面检查,以了解设备的性能和磨损情况。
(2)按照检查的技术功能不同,设备检查可分为性能检查和精度检查。性能检查是指对设备的各项性能进行的检查,如是否漏油、发热、缠花等。精度检查是指设备是否达到工艺要求而进行的检查。
(3)按照检查的方法不同,设备检查可分为直观检查和工具检查。直观检查是指凭借人的感觉(如眼看、耳听、鼻闻、手摸)进行的检查。工具检查是指利用一定的检测工具(包括仪器仪表)进行的检查。工具检查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设备磨损、老化的部位及程度。
2.设备的点检
(1)设备点检概念:设备点检是指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位所进行的规范化的检查。设备点检的“点”就是指设备的关键部位,即影响产量、质量、消耗和安全的部位。通过检查关键部位点,就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的技术状态,为预防维修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设备点检分类:设备点检一般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专项点检。
(3)设备点检工作:①确定设备点检的关键部位;②确定点检部位的检查内容;③确定点检标准;④确定点检周期;⑤确定点检方法;⑥确定点检人员;⑦编制点检卡;⑧填写并分析点检卡。

三、设备维护的考核指标
1.保养一等车率这是考核保养工作质量的指标,一般按“保养检修技术条件”进行检查和评定。如细纱工序重点考核重点检修一等车率、揩车一等车率;织造工序重点考核自动部分检修一等车率。
重点检修一等车率(或揩车一等车率)=一等车台/检查台数*100%
细纱保养一等车率=重点检修一等车台数+揩车一等车台数/重点检修检查台数+揩车检查台数*100%
织造保养一等车率=自动部分检修一等车台数/自动部分检修检查台数*100%
2.设备完好率
设备完好率是考核设备技术状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设备维护的技术水平。
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检查设备台数*100%
3.设备故障率
设备故障率是考核设备运行状况的指标,可以反映设备维护的管理水平。
设备故障率=设备故障停台时间/设备生产运行时间*100%

第四节车间设备的修理和考核
一、设备修理的基本内容
(一)设备修理的分类
1.大修理(大平车)
大修理简称为大修,是将设备的全部或大部进行分解、揩擦、清洗,修正地基,更换磨损超过限度的机件,然后正确平装,全面调整,以恢复设备原有精度、性能和效率。大修理的重点是设备的基础部分,即设备的主要机构和受力最大、规格易变以及零部件易于磨损的部分。结合大修理,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必要的设备改造。
2.小修理(小平车)
小修理简称为小修,是将设备的部分零部件进行分解、揩擦、清洗(通常机架和主轴等部分不拆),更换磨损超过限度的机件,然后进行校装和调整,以恢复设备的正常性能。结合小修理,可纠正在开车情况下难以解决的设备故障,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正常运转。
3.部分修理
部分修理是指修理和更换在下次小修理之前可能损坏的零部件,以恢复这些零部件的原有性能。
4.项目修理
项目修理简称为项修,是根据设备的实际状态,对设备状态劣化的局部进行有针对性的修理。项修一般要进行部分拆卸,更换磨损超过限度的机件,必要时对基准件进行局部修理,以恢复所修部分的性能。由于项修针对性较强、停机时间灵活、维修费用较低,又能避免过剩维修,因此现在被许多纺织企业所采用。

(二)设备修理的日常管理
1.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
(1)确定设备修理周期。修理周期是指两次相邻修理之问的时间间隔,其长短主要取决于设备实际运转时间、部件耐用寿命、负荷大小、速度高低、产品质量要求等。若使用国产纺织设备,一般修理周期比较稳定:大修理3年一次,其中精梳机、自动整经机、自动织机2年一次;小修理6个月一次,其中自动织机4个月一次、打包机1年一次;部分修理2个月一次。
(2)确定设备修理任务量。修理任务量应按各类修理分别计算。
某设备一年大修理数量=设备数量/大修理周期
某设备一年小修理数量=设备数量/小修理周期-大修理数量
某设备一年部分修理数量=设备数量/部分修理周期-(大修理数理+小修理数量)
(3)确定修理工作量。主要确定设备修理总工作量T总和修理工人数L。
(4)确定设备修理日历进度表。
(5)注意事项:①编制设备修理计划要留有余地,但需掌握小修不跨月、大修不跨季。②对于改造、移装、扩建的设备,应重新编制大小修理计划;对于即将停用、报废的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车间调整修理计划,报设备部门批准后执行。③为了不影响生产,对机台少的设备(如清棉、整经、浆纱、空调、电气、锅炉等),可利用节假日进行修理。④编制设备修理计划时,应注意修理时间间隔的均匀性、修理工作量的均匀性和修理区域的均匀性,如在多机台车间的某一个挡车工区域内,不要同时安排过多的大小修理和部分修理,以免影响挡车工的巡回操作和工作秩序。
2.设备修理的质量检查
为了保证设备修理质量全面达到规定的标准,有助于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必须进行设备修理的质量检查。
(1)质量检查的内容:①交接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项目;②完好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项目;③根据生产实际和提高产品质量需要而规定的机件磨损限度和允许公差。
(2)质量检查的方法:贯彻专职检查与维修人员自查相结合的原则,认真执行修理工自查、修理(平车)队长复查、专职人员检查的三级检查制度。对于不拆车而不能检查的项目,可在修理中途检查;对于开车后才能鉴别修理质量的项目,可在开车后检查。
(3)质量检查的要求:①在细纱、织造车间,专职人员必须对大小修理的设备逐台进行检查,对查出缺点需做好记录并要求修理工返修;②车间设备技术员、保全工段长和设备部门主管人员应参加一定数量的检查工作,必要时对一些主要项目的返修还需进行复查;③车间设备副主任、设备部门负责人应不定期地参加一定数量的抽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断改进工作。
3.设备修理的交接验收
为了促进设备修理质量和设备使用质量的提高,经过大、小修理的设备,一律要由修理方和使用方逐台进行严格的交接验收。交接验收包括初交和终交,其中重点是初交。
(1)初交。初交即初步交接。大、小修理后的设备经三级检查后要由修理工修复缺点,试车合格后再向轮班检修工办理初交手续。检修工应按“交接技术条件”对修理质量进行认真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应立即提出,并记录在交接验收表上。经修理工返修合格后才能投入运转。另外,试验室和电气部门应按时对大、小修理的设备进行工艺和耗电测定,以便为设备终交提供一定数据。设备技术员、保全工段长和设备部门主管人员应参加每台大修理设备的交接和小修理设备规定数量比例的交接。车间设备副主任、设备部门负责人则应参加大修理设备一定数量的交接,以便对设备修理情况和运转反映情况有所掌握。初交后的设备,小修理需经3个班、大修理需经9个班的运转查看期。在查看期发现由于修理不良而造成缺陷甚至故障,应由使用方记录在交接验收表上,并及时通知交车方,交车方需在终交前负责修复。为了不影响生产,对一些小毛病可由检修工及时修复,但要记录在交接验收表上。
(2)终交。终交即最终交接。初交后7天(织机3天)以内,由交接双方共同检查,确认初交后在查看期内出现的问题已经纠正,并且工艺和耗电测定结果均符合要求,经车间设备技术员按“交接技术条件”评定等级,方可办理终交手续。终交以后,如果出现大坏车或设备事故,经分析确属修理原因,则仍应由交车方负责修复。

二、设备修理的考核指标
1.一等一级车率
这是对大、小修理的机台进行等、级评定的指标,主要反映修理工作在保证设备内在质量和满足工艺要求两方面的水平。经过大、小修理后的设备,全部达到“交接技术条件”中的允许误差限度,可评为一等;全部达到“交接技术条件”中的工艺要求,可评为一级,凡有一项经纠正仍未达到“交接技术条件”的要求,就要降为二等或二级。
一等一级车率=一等一级车台数/实际修理台数*100%
2.计划完成率
这是考核设备修理计虹完成情指标。
计划完成率=实际修理台数/计划修理台数*100%
3.冷期率
这是考核设备修理计划是否按期完成的指标
准期率=准时修理台数/周期计划修理台数*100%

第五节车间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设备的改造和更新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备的改造与更新,可以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可以促进物耗和能耗的节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可以促进劳动条件的改善。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
一、设备改造
1.何谓设备改造
设备改造是指用先进的技术去改变原有设备的结构,以提高原有设备的性能、效率,使之达到或接近现代新型设备的水平。设备改造的方式分为设备局部技术改装和增加新的技术结构两种。
通过设备改造可以使原有设备获得技术上的先进性、生产上的适用性、投资上的经济性和使用上的可靠性,因此,设备改造成为解决纺织生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2.设备改造的途径
(1)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对生产效率较低的关键设备,经过改造可使其生产能力与其他设备配套,从而充分发挥各类设备的生产效率,使整个生产过程达到连续性、比例性和均衡性的要求。
(2)提高设备的加工质量。进行这方面的改造,可以使先进的工艺方法在设备上得到充分应用,从而提高设备的加工质量,使产品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质量水平上。
(3)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进行这方面的改造,既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又可以避免手工操作的不稳定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
(4)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进行这方面的改造,可以有效地节约设备在生产中对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进行这方面的改造,不但能减少污染,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又能改善环境,有益于社会。

二、设备更新
1.何谓设备更新
设备更新是指比较先进、经济的设备去更换技术上不能继续使用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设备,从而促进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设备更新的方式分为设备的原型更新和设备的技术更新两种。原型更新是指把使用多年、大修多次,再修复已不经济的老设备更新为同型号的新设备,这种更新方式只能满足工艺要求,但其不具有技术进步的性质,在没有新型号设备可以替换的情况考虑采用。技术更新是指采用质量好、效率高、能耗少又环保的新型设备,来替换技术性能落后而无法修理、改造,或者修理、改造又不经济的老设备,这应该是设备更新的主要方式。
2.设备更新的原则
(1)设备更新应紧密围绕新产品开发和车间生产技术条件,在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
(2)设备更新应着重采用技术更新的方式,以改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安全、环保的综合效果。
(3)设备更新应重点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如果只需要更换部分关键零部件的,就不必更新整机;只需填平补齐,增加部分设备的,就不必更新整条生产线。
(4)设备更新的对象应主要是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处于后期的设备,而不是简单地根据设备的物质寿命或者折旧年限来确定。

文章来源: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