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新闻

服装进销存系统建设之风险评估

服装公司进销存系统项目的风险评估,秘奥认为主要考虑如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软件管理风险,二是软件性能风险,三是软件技术风险,四是软件过程风险。

一、软件管理风险
进销存系统软件开发商在项目上的软件管理,有的方面做的不错,有点方面存在欠缺,具体表现如下:
前期对服装管理系统项目整体把握不足,造成项目工期的延误:软件工期的延长,虽然有服装公司需求变更等影响,但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软件开发商缺少服装管理系统的成功经验,在项目前期,对项目整体工作量和功能需求没有完整把握。软件的开发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在不同的工程阶段,需要的人员不同,需要配合的方面也不同,所有这些都需要行之有效的软件管理的保证。
进销存系统软件需求调研不够深入透彻:软件的需求是确保软件正确反映用户的对软件使用的重要的文档,探讨软件需求是软件开发的起始点,但软件的需求却会贯穿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软件管理需要对服装管理系统软件需求的变化进行控制和管理,一方面保证软件需求的变化不至于造成软件工程的一改再改而无法按期完成;同时又要保证开发的软件能够为用户所接受。软件管理需要控制软件的每个阶段进行的程度,不能过细造成时间的浪费,也不能过粗,造成软件缺陷。软件开发商本身缺少服装管理系统行业经验,前期的需要调研也只是掌握了大概情况,后期开发不在广州服装公司,在上海软件开发公司内部封闭开发,这样出来的系统和用户使用习惯肯定有比较大的差异,不容易得到实际操作用户的完全认同。
软件的实现技术手段比较先进,能够同时满足性能要求:进销存系统软件的构造需要对软件构造过程中的使用的各种技术进行评估。软件构造技术通常是这样:最成熟的技术,往往不能体现最好的软件性能;先进的技术,往往人员对其熟悉程度不够,对其中隐含的缺陷不够明了。软件管理在制定软件开发计划和定义里程碑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并做出合理的权衡决策。软件开发商在系统开发上采用三层架构+虚拟缓存技术的架构方式,保证了系统在多人环境下,高效快捷操作,是比较理想和先进的技术实现手段。
软件质量体系做得不够充分:任何进销存系统软件管理忽略软件质量监督环节都将对软件的生产构成巨大的风险。而制定卓有成效的软件质量监督体系,是任何软件开发组织必不可少的。软件质量保证体系是软件开发成为可控制过程的基础,也是开发商和用户进行交流的基础和依据。软件开发商开发团队在工期的压力下,对文档的书写、管理降低了要求,这势必对后期的系统质量保证造成影响。

二、软件性能风险
软件的可伸缩性:是指软件在不进行修改的情况下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的能力。由于硬件的飞速发展和软件开发周期较长的矛盾,软件升级的需要显得非常迫切。如果软件的升级和移植非常困难,进销存系统软件的生命期必定很短,使得化费巨大人力物力开发出的软件系统只能在低性能的硬件或网络上运行,甚至被废弃不用,造成巨大的浪费。该项目软件开发商有丰富的ERP开发和管理经验,在系统设计开发中充分考虑了软件的可伸缩性,保证了后期系统的调整优化。
软件的可维护性:软件的维护也是必然的事情,为了保证软件的较长使用寿命,软件就必须适应不断的业务需求变化,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对软件进行修改。修改的成本和周期都直接和软件的体系结构相关。一个好的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尽可能地将系统的变化放在系统的配置上,即软件代码无需修改,仅仅是在系统提供的配置文件中进行适当的修改,然后进销存系统软件重新加载进入运行状态,就完成了系统部分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变化。对于重大改动,需要打开源代码进行修改的,也仅仅是先继承原先的代码,然后用新的功能接替原先的调用接口,这样将把软件改动量减小到最低。软件开发商因为没有服装ERP的足够积累,所以在软件的可维护性上没有突出表现。
软件易用性:软件的易用性是影响软件是否被用户接受的关键之关键因素。在软件产品中,设计复杂,功能强大而完备,但因为操作繁复而被搁置者屡见不鲜。造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软件开发中软件体系结构的宏观把握能力。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软件需求的确定和对潜在需求的挖掘。软件开发商在ERP架构上易用性比较好,但在业务人员实际操作环节的易用性欠缺。关键原因还是对需求把握方面不够。

三、软件技术风险
该项目采用B/S架构,具有技术先进性,软件升级维护也很方便。但B/S架构的性能和操作方便性还处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因此在开发上如何达到C/S架构的水平也需要在开发过程中特别注意。软件开发商在这方面处理的效果比较好。
服装管理系统系统需要包含ERP管理思想+工作流引擎+BI分析决策等3种思想才能较好满足服装业务需要。目前软件开发商在ERP管理方面方案比较成熟,工作流引擎+BI分析决策方面目前还不够完善。
没有成熟的ERP构件,虽然软件开发商有一定的ERP开发经验和基础,但积累还不够丰富,一些标准的增、删、改、导入、导出、打印、预览等还需要花较多时间开发完善,这样会增加项目的开发时间和成本,项目初期是否稳定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加。
该服装管理系统还使用了工作流引擎等免费控件,这些控件因为是软件开发商为了该项目特地采用的,可以有效提高该系统的性能。但同时这些控件因为不熟悉,性能和稳定性是否完全能满足系统需要存在一定风险。

四、软件过程风险
1.软件需求阶段的风险:
软件的开发是以用户的需求开始,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需求要靠软件开发方诱导才能保证需求的完整,再以书面的形式形成《用户需求》这一重要的文档。需求分析更多的是开发方确认需求的可行性和一致性的过程,在此阶段需要和用户进行广泛的交流和确认。需求和需求分析的任何疏漏造成的损失会在软件系统的后续阶段被一级一级地放大,因此本阶段的风险最大。软件开发商在需求阶段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是能明显感觉不足。软件开发商的需求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服装公司经管体系、服装公司现有业务流程、服装公司对未来服装信息化管理的思考,服装公司希望通过软件开发商对这些需求整合起来,满足服装未来发展的需要。软件开发商在整合服装公司经管体系、服装公司现有业务流程比较有把握,但对服装公司业务细节和服装公司对未来服装信息化管理的思考还不成熟,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服装公司对软件开发商的期望值上不要过多关注在管理思想的探索上,更多应关注软件开发商的服装ERP框架是否合理、编码是否规范,业务流程是否详细、业务分析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否全面等。

2.设计阶段的风险:
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软件的功能正确的反映了需求。可见需求的不完整和对需求分析的不完整和错误,在设计阶段被成倍地放大。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系统体系结构的定义,使之能够完成需求阶段的即定目标;另一方面也是检验需求的一致性和需求分析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设计本身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系统分析人员。分析人员在设计系统结构时过于定制,系统的可扩展性较弱,会给后期维护带来巨大的负担,和维护成本的激增。对用户来说系统的使用比例会有明显的折扣,甚至造成软件寿命过短。反之,软件结构的过于灵活和通用,必然引起软件实现的难度增加,系统的复杂度会上升,这又会在实现和测试阶段带来风险,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业务规则的变化,或说用户需求和将来软件运行环境的变化都是必然的情况,目前软件设计的所谓”通用性”是否就能很好的适应将来需求和运行环境的的变化,是需要认真折衷的。这种折中也蕴涵着很大的风险。软件开发商在标准ERP架构上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处理比较好,但对服装行业特定业务的可扩展性比较差。
设计阶段蕴涵的另一种风险来自于设计文档。文档的不健全不仅会造成实现阶段的困难,更会在后期的测试和维护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根本无法对软件系统进行版本升级,甚至是发现的简单错误都无从更正。对设计文档方面软件开发商还需要提高。

3.实现阶段的风险:
进销存系统软件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软件代码的生产。原代码本身也是文档的一部分,同时它又是将来运行于计算机系统之上的实体。源代码书写的规范性,可读性是该阶段的主要风险来源。规范的代码生产会把属于程序员自身个性风格的成分引入代码的比例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小了系统整合的风险。服装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商在代码规范性方面处理较好,但针对每个开发人员的代码规范要求需要严格控制。

4.维护阶段的风险:
软件维护包含两个主要的维护阶段,一个是软件生产完毕到进销存系统软件试运行阶段的维护,这个阶段是一种实环境的测试性维护,其主要目的是发现在测试环境中不能或未发现的问题;另一个阶段是当软件的运行不再能适应用户业务需求或是用户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平台,软件环境等)时进行的软件维护,具体可能是服装管理系统软件的版本升级或软件移植等。
从进销存系统软件工程的角度看,软件维护费用约占总费用的55%~70%,系统越大,该费用越高。对服装管理系统可维护性的轻视是大型软件系统的最大风险。在软件漫长的运营期内,业务规则肯定会不断发展,科学的解决此问题的做法是不断对软件系统进行版本升级,在确保可维护性的前提下逐步扩展系统。这部分工作,未来应该由服装公司自己来承担。服装公司虽然安排了软件人员参与开发和测试,但目前还没有人能完全了解和掌握服装管理系统整体开发思想和技术环节,没有培养出自己的系统核心人员。另外还有考虑人员流动性造成的系统维护风险,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才能较好掌握,如何核心人员流失,几个月的交接过渡会影响后期系统升级发展。

文章来源: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