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新闻

进销存适用于各类企业的管理系统

进销存是中国IT市场过去几年的热点,不论什么企业都大讲进销存。做软件卖软件的企业,说自己做的就是进销存,卖硬件做硬件的企业,做渠道分销的企业,都说自己正在积极引进进销存管理企业,并说由此将能够给用户和合作伙伴带来怎样怎样的好处。非常像好多年前中国企业大肆炒作ISO9000。究其源头,这个进销存热恐怕和金蝶的市场推广有关。过去,虽然也有许多企业常常把自己的管理概念朝市场推,以扩大品牌影响力,但大家的叫法说法各不相同。自从金蝶开始大规模在中国市场推广进销存产品,这个进销存的概念就大大热闹起来。不论是谁,不论他的企业本来是做什么的,也动辄大谈进销存。

江浩:进销存的概念在中国流行,的确和金蝶的企业运作和市场推广有关。但是,进销存并不是金蝶创造的概念,不是我们的发明。所谓进销存,就一般翻译而言,叫做“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是被IT业界甚至被整个中国企业界都公认的概念,它来源于60年代的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制造流程管理,就是所谓“MRPⅡ”,后来推而广之,从制造业走向了其他类型的商业企业,甚至被用到了政府和非赢利机构的运行管理和资源整合,就是国外所谓“进销存”的概念。

蒋白俊:在国外,进销存是适用于各类大型工商企业的管理系统,而且即便非常有实力的公司,实施进销存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中小企业好象并没有推广或者流行进销存的事情。在中国,这两年进销存几乎已经变成为麻将牌中的“百搭”,成为企业推广销售自己或标榜自己的招牌,成为所谓企业管理上档次上层次的万灵妙药,这样的现象无论如何都不能看作好事情。

江浩:蒋先生说的现象的确是存在的,但我们认为,一种现象的好坏并不能直接和最初引发这种现象的技术产品挂起钩来。ISO9000被炒作,并不能说明ISO9000不好,中国企业不需要;网站狂热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IT产业的不景气,应该说是一种极坏的现象,但丝毫不说明网络技术和网站本身不是好技术好产品。早年东北爆炒君子兰,只是炒作的人和他们的行为有问题,并不说明君子兰不是一种美好的植物。所以,进销存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们对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探讨和总结的结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原则的凝结,它本身是非常好的技术和产品。

蒋白俊:但中国的进销存正在变质,起码我们在市场上在媒体炒作的概念上,所看到的所谓进销存实际上和“人们对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探讨和总结的结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原则的凝结”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最有趣的是,无数做财务软件的公司,做进销存软件的公司,甚至做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公司和做小的系统集成的公司,都给自己打出进销存的招牌,还有无数财务软件、进销存软件、OA软件、系统集成无所成就的企业,一事无成的公司,也都给自己打出进销存的招牌,而且摆出一副将要拯救中国管理水平低下的各类大中小型企业的架势,如此现象蔓延下去,一定使进销存臭大街,我认为这对象金蝶这样专业从事进销存软件技术和产品开发的公司来说将是非常不利的。

江浩:确实,进销存被如此利用来炒作对我们金蝶这样真正从事进销存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的企业来说是好坏各半。好处是它可能让进销存这样非常专业的管理概念广为人知,坏处正如你刚才所说的。在国外,尽管企业系统管理或者说计算机企业管理已经发展了许多年,进销存仍然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概念,进销存产品也只被用在各类大型的工商企业中,面向中小企业用进销存产品也是近几年的事。不过在中国,好象这个概念被在中小企业的范畴里用得比较滥。实际上,进销存是牵扯到整个企业经营相关因素的,关联着整个企业所有经营影响要素的系统,是非常庞大非常复杂的系统。其核心是,把所有企业管理因素纳入详实具体的管理计划,使一切企业经营行为变成为一种极高效率的资源整合计划管理。

蒋白俊:可是,在中国,许多所谓进销存不过是简单的财务管理软件加上进销存,或者进销存加上财务软件而已。个别的再加办公自动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这种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工资管理或者传统的人事政治管理而已。
江浩:即便大企业,在中国真正能把进销存系统全面用起来,用好的也不多。更多的是用一块,或者用几块。比如财务系统,物流系统,采购系统、计划系统等等。真正的进销存实施,是一个相对缓慢的逐步发展进步的过程。它绝不只是引进一套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施的管理工具,而是整个管理思想的改变。

蒋白俊:江先生,我知道媒体有两个说法,你的看法如何?一个是,在上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花费十八个亿人民币在大型国有制造业企业中实施MRPⅡ,结果颗粒无收;另外一个说法是,国内实施进销存的企业,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六……

江浩:关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到底是不是颗粒无收,我不能肯定,同时,传统的国有大型超大型制造业企业,导致其经营不好的核心因素是意识,是机制,企图通过引进一种管理工具来解决意识和机制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MRPⅡ和进销存一样,只不过是一种管理工具。武器好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却不是打胜仗还是打败仗的决定性因素;第二个问题,国内进销存实施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六,我认为这个结论有失偏颇。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提醒我们一个事实,就是大家看待问题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什么叫成功,实施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说,我了解的一家企业,花费一千多万引进了某国外公司的进销存系统,结果是财务和物流管理还行,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还不错,其他就不行了。从引进用户对进销存的整体系统实施目标来说,这个系统并没有被完全用起来,没有用的或者说没有用出效果来的模块还不少,但是已经用起来的模块的确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在媒体看来,这叫引进进销存失败。蒋先生认为这是失败吗?

蒋白俊:当然不是失败,甚至也远远超越了所谓“交学费”的阶段,应该说是部分成功的。说到这里我想,进销存概念和系统技术都来自国外,国际上也有许多从事进销存技术和产品开发的大型超大型公司,很早以前他们的产品和技术就已经来到了中国市场。金蝶本来是做财务软件的,从事进销存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跟国外做了许多年的企业特别是技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许多年的公司同场竞技,劣势就不必说了,优势何在呢?

江浩:进销存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而管理是不可能离开管理人和管理环境的,这里边人文的因素非常重要。中国人,准确地讲东方人和西方人的行为思维方式截然不同,东方企业和西方企业的管理风格也截然不同。进销存不过是一套管理工具,而管理的核心是思想和体系,这些本质上讲和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用机器来管理,在许多地方只是比人的管理更加可靠而已,而设计管理系统和体制的毕竟还是人,机器和网络的管理系统毕竟也是从人的和企业的多年管理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简单地说,管理是思想,而系统是工具。因此,在中国从事进销存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国内企业的优势是不证自明的。你想想国外公司的管理模式是不是能够完全照搬到中国来,让中国企业用呢?如果这样照搬的话,中国企业可能经营好吗?让国外大型、超大型管理软件公司来认真研究中国各类企业的管理传统和模式,找到中国企业的管理优势和劣势,这现实吗?他们乐意这么做吗?退一万步说,即便他们愿意,对中国企业的研究短时间里可能深入透彻吗?当然不能。所以,中国企业上进销存,还是要选择中国公司的技术和产品。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曾经和许多国内大型超大型企业交流过,他们说国外进销存软件只是办公自动化管理这一块,全部的英文界面就让他们吃尽苦头。现在即便前台可以汉化,后台呢?一旦出了问题怎么办?花费每小时成百上千美金请系统供应商的工程师来处理吗?

蒋白俊:江先生讲得非常透彻。但也无庸置疑,虽然国内进销存企业在对东方人思维行为模式的理解上所具备的天然优势是国外公司无法相比的,虽然国内进销存企业对国内各类企业的经营管理传统和现有模式,还有这些传统的优点和弱势,以及保持优势和克服弱势的方法的理解上,解决方案的寻求上明显占据上风,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就成熟的管理经验而言,美国和欧洲几百年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至关重要的原则和方法,他们已经成为现代商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真理,也是现代企业要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和竞争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些关键要素的理解上,我们又不具备优势了,这个问题恐怕是象金蝶这样的国内进销存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

文章来源: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