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销存信息化惠及社会
在工业领域中,如果说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涉及的环节是每一个器官,那么进销存就是连接这些器官的血管,其涵盖企业采购、生产、分销和回收等多个方面。现代进销存发展的关键,就是通过IT技术,逐渐构建一个完美的进销存,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有机整合起来,并通过这条功能链达到增值的目的,最终惠及各方。
从社会层面看,进销存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将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全社会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NEC流通服务解决方案事业部部长楚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运输管理系统(TMS)的发展将提高货车运输效率,有效节省运输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他还指出,进销存企业的配送运输计划和车辆装载计划的优化也将提高货车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从企业层面看,进销存信息化的加强将提高企业竞争力。赛迪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咨询师王文博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企业规模的提升,进销存信息化为企业本身带来更准确和及时的进销存信息、更综合化的进销存管理和流程监控,以及更有效的进销存成本控制。对流程和环节控制能力的增强是企业受惠于进销存信息化的直接结果。此外,进销存直接连接着企业和客户,进销存信息化带来的进销存效率提升、进销存服务体验改善和进销存方式的多样化可以直接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最终有助于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明基逐鹿市场总监廖朝阳也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提高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进销存进销存管理的信息化是重要手段之一。”
进销存软件面临三级跳
王颐中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除了各种硬件设施以外,进销存软件也举足轻重,其包括各种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以及进销存专用软件,如仓储软件、运输管理软件、报关软件、货代管理软件等。相对于硬件制造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而言,软件更是信息化的基础与灵魂。进销存软件的发展将对进销存信息化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从整个进销存软件发展历程来看,进销存软件的开发经历着三种模式变迁。楚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早期阶段有些企业采用自主开发模式。这种模式需要企业本身有软件开发队伍、有系统设备投入,由于初期规模不大,初期投入较低。但是当企业规模变大后,这种模式的持有成本和系统更新成本很大。于是发展到第二阶段,即软件外包模式。有能力和资金的企业通过外包委托一些大型软件开发公司开发进销存软件,或者直接购买独立的进销存软件提供商的产品和服务,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
他还指出,今后进销存软件有可能发展到第三阶段,即“软件即服务”阶段,一些大型软件企业、电信企业和政府将共同构建社会化信息平台,通过虚拟化技术使企业能够在互联网上购买并运用进销存软件服务。当然这对进销存软件产品和服务的公信力、合法性和保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文博也认为:“随着‘软件即服务’模式在软件产业中的不断发展,通过购买服务实现软硬件一体化的进销存信息化实现模式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软件精细化待加强
“21世纪是进销存竞争的世纪,其核心是进销存管理,管理的关键之一是进销存管理。”王颐中一句道破进销存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地位。当然,随着竞争的加剧,业务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强,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也将面临升级的压力,这对进销存软件提供商来说意味着市场机遇的增多。“目前,进销存信息化逐渐得到企业重视,企业曾经使用的软件已不再满足日益增多的需要,普遍需要更新,这为大中型软件提供商将带来更多机遇。”王颐中这样告诉记者。
当然,发现机遇并不意味着能够抓住机遇,机遇总是垂青有实力有准备的企业。目前,由于国内进销存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进销存软件企业也呈现小而散的局面,其中产品精细化程度不高成为企业发展掣肘。“国外的进销存软件在标准化、精细化、优化、量化和智能化方面做得比较完善,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王颐中向记者指出了国内企业的不足。楚鹰也表示,目前全球进销存业发展最完善的国家当属日本,其进销存软件的优势就是精细化程度高。
IT技术助力进销存园整合
赛迪顾问高级咨询师王文博
进销存园区是现代进销存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进销存园区是进销存运作的载体、是进销存网络的节点、是进销存资源整合的平台、是现代进销存企业成长的摇篮、也是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现代进销存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园区的进销存信息化建设是园区发展的重要部分。
信息化朝横纵双向发展
综合化和专业化是进销存园区的两大发展方向,具体体现在进销存园区的进销存功能、服务功能、运行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其现代化、多功能、社会化、大规模的特点,而不同进销存园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则表现出现代化和专业化的基本属性。
在企业进销存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地理上相对集中的进销存园区将进销存体系中的仓储、配送、货物集散、集装箱、包装、加工以及商品的交易和展示等功能集中起来。进销存园区集中体现了进销存组织和进销存服务的五项功能特征,即多模式运输手段的集合、多状态作业方式的集约、多方面运行系统的协调、多角度城市需求的选择、多体系服务手段的配套,这些都对进销存信息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进销存信息化是实现这些功能顺利和高效实施的有效保障。
进销存园区体现了现代进销存技术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即进销存技术装备的自动化、进销存运作管理的信息化、进销存运作流程的智能化及多种技术和软硬件平台的集成化。目前来看,现代进销存的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迅速,这一点在横向领域里更为普及。在纵向领域里,现代进销存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
园区服务整合依靠IT
进销存园区的发展主要依赖第三方进销存业。所谓“第三方”是指从事专业化进销存服务的企业。发展第三方进销存将支持进销存运营的专业化、科学化,并使进销存企业与进销存需求者之间建立更紧密、有效的联系。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进销存园区的发展模式将更强调服务整合,即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进销存全过程优化。通过网络规划和优化理论与方法、自动化、智能化等关键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型包装材料与技术的应用等科技进步,也将对进销存园区的现代进销存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并降低进销存成本,促使各类技术在新平台的支持下不断创新。
进销存园区的服务整合不仅体现在流程上的第三方进销存公司和信息化企业的参与,也体现在服务整合内容的多样化和定制化上。在进销存园区,用户通过各类进销存相关服务机构完成其进销存需求。专业化分工提升了进销存服务的效率和信息化的针对性。同时,这些服务机构提供的面向客户的定制化服务,则可以从不同角度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进销存信息化商机浮现IT企业需贴近市场
中国进销存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
目前我国已出现了一批完全可以与国际先进水平比美的进销存信息化成果,如中远集团的海运信息系统、全国铁路信息化调度系统、电子口岸信息系统等,均在国际上堪称一流。当然,多数进销存企业和企业进销存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政府监管信息平台的开放性和互通性也亟待改善,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建设才刚刚起步,进销存信息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IT技术应用广泛不同阶段重点各异
从技术角度看,进销存信息化的不同阶段会关注不同的技术重点。在基础建设阶段,对硬件需求比较集中,尤其是输入/输出设备。近年来进销存信息网络的基本框架多采用“互联网为干线+无线识别为末端”的结构,所以采集信息的设备如POS机、条码识别器(及打印机)、RFID读写器、GPS终端等发展较快,竞争也很激烈。到了信息化中期以信息整合和平台建设为重点时,对于SOA技术和中间件、专业化的集成解决方案、安全设备等需求上升。到了后期,则以知识管理技术和相关IT产品为需求重点。
应该指出的是,目前已经有一批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基础,开始考虑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建设,但是能够提供支持的国内IT厂商极少。如果不能看到这样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做好准备,国内IT厂商可能会失去一个重要的市场机会。
讲到进销存关注的信息技术,不能不提及RFID,其被认为是最能够发挥价值的技术。但是几年的实践表明,原来对于RFID的市场估计过于乐观。其中原因很多,例如标准问题、成本问题、技术问题等。虽然进销存产业仍然看好RFID的应用前景,但是进销存界本身对于RFID产品的需求不会很大。这是因为进销存企业是通过对进销存设备、容器的监管来间接地掌握物品状态的,所以进销存商只会在车辆、集装箱、托盘等设备上加装RFID芯片,而且多半是可以反复使用的。这样的市场总归是有限的,真正的大发展要寄希望于大多数物品能够加装RFID芯片,但这完全是由制造商或贸易商决定的。历史上,制造商和贸易商曾采用条形码提高管理水平,这项技术也惠及到进销存商。今天的规律没有变,商品识别的技术提升仍然要依靠制造商和贸易商,只是今天的制造商、贸易商、进销存商正在整合成进销存,共赢的机制有助于各方的合作,也有助于新技术的应用。
进销存整合浮现商机IT厂商需贴近市场
进销存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和市场容量受到IT供应商的青睐,但铩羽而归的投资者不在少数,全军覆没的也大有人在。这其中存在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IT厂商对进销存市场的需求不了解,或了解不深,以为可以凭借技术优势、价格优势就可以打开市场。事实上进销存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很强,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的IT厂商多半是由于其合适的、定制的解决方案为客户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而不在于其技术或价格有什么优势。所以在进销存信息化市场能够立住脚的IT厂商,通常是长期扎根在几个专门的行业内,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较成熟的解决方案,较熟悉的人际关系。他们在这些专业领域很有名气,但一出这个领域就往往默默无闻。这也是为什么在进销存信息化市场,很少有各行业通吃的国内IT厂商的原因。那些只有通用技术的IT厂商,是很难保证客户能够产生实实在在效益的,因为效益多半来自流程改造和商业模式创新,所以对他们来说,市场的门槛的确很高。
第二,客户本身的需求在变化之中,难以形成稳定的信息化目标。进销存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有两个基本方向:横向整合是指对相同的资源、服务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整合,建设若干大型的运输、仓储、快递、货代等网络,整合目前分散、混乱的资源,提供标准化服务;纵向整合是指把进销存流程中的各环节的功能(或合作伙伴)整合起来,进行优化,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降低进销存总成本,如钢铁进销存、医药进销存、食品进销存等等。这两种整合都在进行当中,其中在横向整合领域,航空、铁路、国际海运等已经相对集中,信息化程度较高;公路运输是最分散的,也是信息化难度最大的。纵向整合则刚刚开始,根据专业化分工的规律,专业化进销存服务可能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市场,但是对于专业技术和知识的要求也很高。
总的来说,信息化要支持进销存这两种整合的发展,市场机会也在这两种整合的进程之中。尽管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促进产业的整合,但是决定产业整合步伐的原始动力还是在产业内部,在产业内各种资源的合作与竞争关系。IT商应很好地分析进销存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进程,寻找进销存业内正在促进市场整合的合作伙伴,才可能捕捉到商机。
政府监管必不可少行政管理亟待优化
进销存流程中涉及政府监管的环节很多,因此政府监管信息化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以及遇到的困难对进销存信息化的影响都相当明显。
从正面来看,政府监管信息化是推动进销存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比较成功的案例如电子口岸系统,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大幅度减低了偷漏关税的案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类似的还有危化品运输监管系统、铁路调度系统等。最近由于出现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规和标准,也将推出一批食品进销存的监管信息化措施,这些措施都会把我国的食品进销存水平推向一个新个高度。类似的还有医药进销存监管、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监管、安全监管等。
从负面来看,我国行政管理条块分割的现状影响了进销存大市场的整合,也影响了进销存信息的互联互通。目前我国的进销存资源(包括海陆空运输)有的是中央集中管理,有的是分若干部门管理,还有的是各地方管理,因此监管信息系统也是分割的。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要靠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目前还是存在各种探索和努力促进各政府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其中最基本的一条是落实政务信息公开的规定。在政务信息逐步开放的进程中,进销存信息化的大平台建设将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文章来源: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Copyright @ 2007 MISAL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Powered By
粤ICP备07050206号
地址:广州天河区大观南路26号长盛商务大厦B713、715 电话:020-2826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