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新闻

华东服装行业管理软件调查

在服装这个"永不衰落的产业"中,我们看到了分销管理软件厂商激战与生产管理市场迷茫的并存,而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装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服装行业一直走在时尚的前沿,业务模式多种多样,企业发展变化非常快。因此,要开发一套适用于服装行业的综合管理软件还是相当不容易的。相对来说,在分销端虽然各服装企业的货号差别很大,数量可能非常多,但管理相对比较简单,各家的模式也大同小异,因此大多数服装企业管理软件系统都是从分销管理入手的。但在服装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方面,由于业务模式的多样和多变、资金短缺、人才流失、实施阻力大的现象层出不穷。

海螺服装信息部部长王建红最近正在为建立合适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而烦恼,接触了不少软件提供商,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产品。"我们的营销系统是请了北京的一家软件公司度身定做的。当时这家北京的公司想进入服装行业,而我们也需要一套根据我们服装企业特点定做的软件,所以双方一拍即合,我们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建立了现在的营销管理系统。"王建红谈到:"这样的合作需要机遇和缘份,现在想再以比较优惠的价格找到一家适合我们的生产管理软件就比较困难。"

而就在王建红为找不到合适的软件供应商而烦恼的时候,在服装分销管理系统方面却是厂家激战。4月初,用友公司举行了一次网络分销及连锁零售新品发布暨成功客户价值分享会,邀请了苏州波斯登、温州奥康鞋业等服装行业的成功客户"现身说法"。而一直在服装低端分销管理软件市场享有"北锐步、南百胜"地位的上海百胜软件有限公司也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公司产品向中高端拓展。
在服装这个"永不衰落的产业"中,我们看到了激战与迷茫的并存。而这很大程度上由于服装行业本身的特点所决定。

企业需求日渐强烈:项目实施雷区密布
近年来服装企业对管理软件系统项目的需求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ERP等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需求增长最为显著。虽然需求旺盛,但这些需求能得到真正满足的并不多。
上海服装行业协会提供的一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服装企业对管理软件系统项目的需求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管理信息系统占83%,纺织专用CAD占29%,自动监测系统占10%,自动控制系统占12%,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等占24%,其中ERP等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需求增长最为显著。

之所以出现如此旺盛的管理软件系统需求,与服装行业的竞争状况不无关系。上海服装行业协会信息部王伟介绍,服装行业虽然与时尚为伴,但到目前为止始终还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要想对这一属性进行改造,管理软件系统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开始采用快速反应能力的特色连锁商店经营模式,架构快速周转的供应链,而这些也是需要建立在高效和现代化的管理软件系统平台之上。

虽然需求旺盛,但这些需求能得到真正满足的并不多。在服装行业的管理软件系统建设中,时常可以听到一些令人惋惜的失败案例。王伟分析,其中一方面是由于服装行业管理软件系统的整体市场还比较混乱,竞争激烈,企业用户面对众多的IT厂家却没有产品选择标准,最后选择时往往是关系决定一切。另一方面,在管理软件系统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又往往缺乏专业的管理软件系统咨询机构,缺乏权威的管理软件系统项目监理、评价机构。

温州曾经有一家服装企业,投入了数十万聘请了当地一家软件公司为其开发信息系统,结果开发出的系统虽然符合了最初的设计要求,但运行起来非常慢,根本无法满足企业最初实施的要求。在多次修改后依然难以得到很好地改善,企业最终只有放弃这套系统,重起炉灶。其中耗费的资金、人力不说,单是耗费的时间所造成的损失就已经难以估计。

分销管理选择多:厂家竞争白热化
在网络分销系统领域里,我们看到既有中低端的产品化软件,也有中高端的软件,如果厂商还是不满意,而且自身的IT技术水平也很不错的话,也可以找家软件公司来定制。

美特斯邦威的虚拟生产一直被众多服装企业的CIO们所叹服,当美特斯邦威的门店发现有某一款衣服特别好销,需要加货时,他们只需要将该款产品的货号输入电脑,5分钟后,仓库就能为他们配上所需要的衣服,并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强大的网络分销管理系统是美特斯邦威连锁店得以迅速扩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许多服装企业而言,强化库存管理、规范业务管理、提高透明度、加快商品资金的周转,实现流通领域信息管理全面网络化却是一个可望却难以企及的梦想。服装管理软件系统专业领域的IT顾问陈建志分析,由于品牌众多的服装商品具有典型的流行性和季节性特点,服装企业必须做到"库存管理优化、信息反馈高效、市场反应灵敏",才能在日趋激烈的行业市场中站稳脚跟。因此,在陈建志看来,"建立'多品种、小批量、低成本'服装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缩短服装企业对于市场环境刺激的响应时间,建立服装企业的快速反映机制已成为服装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于服装企业而言,要想比较充分地满足消费需求,就必须保持一定量的库存,但库存过多又会造成资金积压,因此,畅通的市场信息反馈渠道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以最优的存量支持尽可能大的销售,如何将产品销售、生产制造、原辅料供应等环节有机协调起来,真正实现"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快速响应,成为了服装企业老总们考虑最多的问题。
而在我国目前服装企业大都是新近才崛起的民营企业,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都存在着先天的缺陷。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描述,现在做服装的大都是"小老板"。在这样企业中,通常采用的是人工单据流转的程序来实现信息流对商品流的追踪;通过财务库存资金帐来控制进销过程;通过仓库帐来核查物流过程;通过定期盘点对帐来调整账目和商品的损益。由此将造成物流、款流、票据流的分离,财务信息滞后于实际业务,相对来说只有通过盘点才能较准确的了解经营情况。但对各类票据、应收、应付款等信息查找困难重重,差错率高,商品进、销、存数量及金额记录统计工作量大,准确性差,各类经营统计数据仍旧严重滞后实际业务需要。
而且,日益加剧的服装行业市场竞争对于手工管理模式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商品品种日益丰富,流行周期越来越短,企业活动节奏加快,调价、削价、移库各种情况,信息量大、变化加快,代销、折让、退换等方式频繁应用,这些都增加了经营管理的结算和统计难度,手工管理更是无法胜任。

正是看到了服装企业对以计算机系统代替手工作业方式进行销售管理的强烈需求,众多软件厂商开始涉足服装行业管理软件系统的领域。而在网络分销方面,各家都拿出了一套套解决方案,也的确解决了不少服装企业的问题。
在用友于4月初举行的网络分销研讨会上,全国最大的羽绒服生产企业---波斯登作为成功客户也应邀参加。波斯登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机管理中心副主任钱志明介绍,目前波斯登遍部全国的销售网点都可以连接上总部的网络分销系统,总部也可以清楚地查看各个销售点、各个仓库最新的销售情况。"我们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为了保证在冬季旺销时期产品供应充足,我们通常在每年的8、9月份就开始筹备原材料,组织生产。"钱志明介绍:"在这个时候一般只能定下趋势,具体的款式还很难确定,因此我们通常是采用按单生产的方式。"选择了按单生产就要求波斯登能对定单、销售、仓库的数据及时掌握,而这对于原先采用手工作业方式的波斯登而言是无法企及的。也正在这时,用友的网络分销系统打动了波斯登的心。"现在,我们已经实施了30多个分公司,除了个别销售点由于基础网络没到位的原因外,大部分的销售点都可以及时地将销售数据传输过来。"而据了解,波斯登对于这些个别地区也将通过建设新模块实现"准实时"的数据传输。

波斯登在建设该项目时投入了几十万,而许多中小服装企业虽然也有网络分销的需求,但由于规模限制并不具备这样的投资能力,而且,在许多功能上也要相对简单很多。这些中小企业就是另一些专门致力于提供产品化分销管理软件的软件公司们的目标客户。上海百胜软件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上海百胜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飞在为别人开发软件之前,自己就曾从事过服装行业。"我当时就感觉做服装卖得好未必就赚钱,库存管理和资金周转地快才是最重要的。"黄飞回忆当初自己在服装业摸爬滚打的岁月:"而且,随着业务越做越大,开的店多了,手工管帐务开始管不过来了,一定要用上电脑才行。同时,对于发货经销商的信用管理、内部的人手管理也是感觉越来越难管。"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曾经学过电脑的黄飞开始构想开发一套适合中小企业销售管理的软件。"我当时考虑到服装行业的附加值并不高,主要还是劳动力的产业,那些老板们也不愿投入太多,因此就把产品的方向放在可以产品化的软件上。"百胜的这一定位的确满足了不少小老板们的需求,近2年在中小服装企业中百胜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

但仅仅做中小企业并不利于百胜的长远发展,黄飞指出,在中小企业中一般本身的IT水平不高,对厂商服务的要求比较多,做起来也很烦琐,"真是觉得越做越辛苦"。百胜渐渐开始拓展产品线。"我们现在开始开发不同的产品系列,从低端向上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市场比较认可的品牌,做起来就容易不少了。"

虽然在中低端有产品化的软件,在中高端有用友这样的通用产品,但这些都不能满足海螺集团的需求。与另一些大中型服装企业一样,海螺集团选择了定制软件的道路。通过与北京一家软件公司的合作,海螺集团在2002年建立了自身的营销供应链系统,而经过1年多的运营之后,海螺集团的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了25%,存货同比降低了30%,整个公司的创利税比同期增长了5%。
在网络分销系统领域里,我们看到既有中低端的产品化软件,也有中高端的软件,如果厂商还是不满意,而且自身的IT技术水平也很不错的话,也大可找家软件公司来定制。因为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在分销端虽然货号可能非常多,但管理相对比较简单,各家的模式也大同小异,因此要实施管理软件系统难度并不会很大。但在服装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方面,管理软件系统的脚步却是跋涉地异常困难。

生产业务不规范:ERP实施多重受阻
业务模式的不规范使软件企业一直很难切入服装行业的生产制造管理软件系统领域。即使ERP真正得以实施,在一些中小型服装企业中往往调动资源比较困难,而在一些大的服装企业中,利益受转移群体往往施加很大阻力。同时,资金短缺和人才流失也困绕着服装企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基地,在中国的服装行业里各个企业的生产模式千差万别,"上海服装行业协会信息部王伟介绍:"在这样丰富的业务形态中,想要找类似于国外SAP、ORACLE的通用型ERP软件是比较困难的。"据了解,目前在服装企业中单是营销模式,可以分为加工型、贸易型、品牌型;按规模分,可以分成亿元以上企业、千万型、百万型;按产品类别,可以分成服装、佩饰、用品等。对于一家软件公司而言,今天碰到的服装企业可能只做生产,但是既做自有品牌,也做其它品牌的代工,它的生产部分可能一部分自己生产,一部分委外加工。而明天碰到的客户可能是如同三枪集团那样,从棉花种植、原料纺织、半成品、成品全部覆盖的,生产流程特别长。业务模式的不规范使软件企业一直很难切入服装行业的生产制造管理软件系统领域。

曾经有家致力于服装行业软件公司的总经理指出,在纺织行业做品牌的企业中有很多经营模式既不是纯代销,也不是纯经销的模式,经销商和代理商彼此之间串货、退货的情况很多,还有折扣方面的问题,这是由于市场情况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运行模式。但ERP里面规范得非常清楚,业务和财务肯定是一对一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对不上号,需要做一些本地化的工作,软件也要尽量根据中国特色的操作模式改。因此,他们也在不断想办法与这些企业家共同商讨如何规范操作流程和业务流程。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问题,更是整个供应链甚至全行业的问题。

而一些中小型服装企业则表示,在实施ERP项目时,企业调动资源比较难。因为,在这些企业中通常并没有人员专职来做,公司每个人都有很多业务上的工作,在时间分配和资源调动就捉襟见肘。而另一方面,纺织行业本身就属于标准化不强的行业,再加上它的产品周期很短,而ERP系统相对固定,要在多变的情况下找到不变的因素,难度就大了。一旦没有处理好,硬把一个不变的系统加到多变的业务中,就会有问题。

即使是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服装企业中,要实施ERP也是困难重重。一家年销售额过亿的服装企业CIO谈到,在自身实施ERP的过程中,遇到过两大困难。一方面是来自企业内部部分人员的阻力,因为信息透明将使很多人为的决策转为信息系统的自动决策,一些人员的既得利益要受到影响。另一个困难则在应用软件开发周期的控制。硬件系统看得见、摸得着,即使出了一些故障,在很短时间内要求厂商解决问题很容易,而在软件开发周期的控制上,即使加班加点也难以解决问题。

而在近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全国1000多家纺织企业进行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调查中显示,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还集中在资金短缺和人才流失,这已经成为制约纺织服装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上海服装协会信息部王伟介绍,他们也看到了在不少企业中由于资金短缺和人才流失而使管理软件系统推进缓慢,为此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在服装行业管理软件系统方面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并且提出了服装行业管理软件系统五个一的目标:建立一个服装行业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一个服装行业管理软件系统门户网站、每年搞一次大规模的服装行业管理软件系统论坛、建立一个权威的服装行业管理软件系统咨询机构、建立一个服装行业管理软件系统培训中心。同时,他们还跟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信一起建设了服装行业ASP网络化制造平台。据了解,ASP平台就是通过Internet向企业用户提供业务应用管理系统,由ASP服务商负责系统的建设、维护、管理和升级,企业以租赁的方式获得应用系统的使用权,采取这种方式对于资金短缺和人才流失倒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文章来源: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