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走服装品牌强国之路,要适应国内、国际新的文化大环境。从文化创造力角度,即要求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又要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前一个问题针对全球化时代,如何在世界多元文化共生条件下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后一个问题关乎民族文化传统如何继承与创新。
不能说大服装品牌才是服装品牌,小服装品牌就不是服装品牌。小服装品牌一样按照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四个要素来做。相互的忠诚——这才是服装品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种基于顾客的服装品牌资产测量,“忠诚度”反映出消费者与服装品牌之间持续连接的强度和发展的能力。这也是纺织服装业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走名牌战略的本质所在。
服装品牌是特定的生产和特定消费之间通过市场中介建立起来的联系的纽带,这种纽带的强度是生产和消费直言建立起来的忠诚度来衡量的,这种忠诚度便是服装品牌价值效应的基础。提到消费者参与设计,不光是服装,所有的生活消费品都存在着消费者参加设计,这是趋势。生产与消费这种互动关系从服装品牌价值的角度可以看出,真正驱动服装品牌资产形成的基础是生产与消费相互关系的强度。
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加大公共服务,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有利推动作用,调动行政、协会、企业和各类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共同营造服装品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还要特别重视服装品牌建设的科技与环境文化因素。服装品牌是社会化生产与交换关系的产物,正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能只是处理系统内的问题,还要整合社会资源。
服装品牌是商品生产与商品消费关系的产物。生产和消费具有统一性,生产不仅生产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而且也是消费。生产中不仅消费着一切要素,而且也在生产行为中支出和消耗个人在生产中发展起来的能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和服装品牌贡献率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核心目标。未来新的十年,这两个贡献率的提升依然是强国梦实现的重要手段。
面临着在成本提高的压力和资源、环境的更多约束,特别是要面对后危机时代外部环境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这一切因素都将成为中国服装业加快提高创新能力,加快自主服装品牌建设的动力。唯有具备一支创新思维超前、创新能力领先,创新实践扎实稳健的人才队伍,才能带领全行业顺利的完成第二次转变,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升级。
消费不仅为生产创造出新的需要,创造出生产的观念、对象和动力,而且消费直接也是生产。因此,服装品牌是特定的生产和特定的消费互为对方的一种标志,两者的每一方由于自己的实现才能创造对方,把自己当做对方创造出来.服装品牌不是生产者自己创造的,而是和消费对象合作创造的。
从资源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型,这是发展方式的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低成本劳动力投入向创新转移,是粗放发展向科学发展的转变,要求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去解决科学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落实名牌战略,根本动力在于加快培养本国高素质人才。要把重心放在人才战略上,尤其是要从人才机制上面下工夫。改革人才机制,前提条件是转变思想观念,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方面,解放思想,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提高设计的权威性急需高素质的设计人才。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时代发展太快了,服装企业过去门槛比较低,从工人进入门槛就很低,未来应该有高素质人才,是各个领域的人才。我们要不断创新,就需要有人才去做,要国际化,也需要人去做。扶持自主服装品牌快速成长要从硬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入手,要讲服装品牌生态。所谓服装品牌战略就是必须要从服装品牌生态环境入手,促进服装品牌群落的生态系统,直至产生高生态价值和高生态位的服装品牌。
文章来源: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Copyright @ 2007 MISAL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Powered By
粤ICP备07050206号
地址:广州天河区大观南路26号长盛商务大厦B713、715 电话:020-2826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