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新闻

流通中小企业的储存管理

一、储存管理的含义与内容
(一)储存管理的含义
商品储存是商品在流通领域的暂时停留。商品脱离生产领域后,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在流通领域形成的这种停留,是商品流通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不致中断的必要条件。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进货与销售之间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以及为了使生产的专业化适应消费多样化,还要对商品进行销售前的分类、加工、挑选及编配等,并保证销售不间断地、均衡地进行,都需要依赖商品储存加以调节,以维持商品的正常流通。然而,商品储存的积极意义在于它的合理储存,储存量不足,会使销售中断。储存量过多,又会增加资金占用,造成商品积压,因此,必须对商品储存进行合理地计划和控制。

(二)储存管理的内容
1.确定合理的储存量
所谓合理的储存量,就是既能够满足销售需要,保证市场供应,又能使商品周转速度加快,资金占用最省的储存量。确定商品储存量时,应考虑商品的再生产周期、生产与消费的季节性、商品的销售量、货源供给量、商品的理化性质及流通企业的管理水平等因素。

2.确定合理的储存结构
合理的商品储存不仅要求总量合理,而且要求结构合理。商品储存结构是指在商品储存总量中,各类商品或同类商品中各种品种、规格的构成。商品储存结构不合理,就会导致某些商品积压,而某些商品则脱销。合理的储存结构,就是要以各类商品的市场需求及其变化为依据,与商品的销售结构保持一致。

3.确定合理的储存时间
储存商品需要占用资金,支付相应的利息和储存保管费用,而且,也会增加商品的损耗。因此,商品储存的时间越长,所开支的费用就越大,商品损耗就越多,所以应确定合理的储存时间。确定商品的储存时间,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生产与消费的季节性;(2)商品运输条件;(3)商品保质期;(4)商品的保本期;(5)商品的市场供需状况等。

4.确定合理的储存空间合理的商品储存还包括商品储存空间的合理选择与有效利用。储存空间的合理选择,主要是根据商流活动的需要,合理选择储存地点;根据商品的理化性质和特点,合理选择储存场所。储存空间的有效利用主要是通过对仓库的合理规划,商品的合理堆码,有效地利用仓库的空间。

二、储存管理的方法
为了使商品储存在数量、结构、时间和空间上达到合理化的要求,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对储存进行管理。
(一)A、B、C分类管理法
A、B、c分类管理法,是按照储存商品的品种和金额的比重大小,将它们划分为A、B、C三类,有区别、有重点地加以控制的方法。

库存的商品,品种繁多,价格不一,其中贵重商品数量少,但价格高,占用的资金也多;一般商品数量多而价格低,占用的资金也少;还有一些介于上述两类商品之间的库存商品,数量和占用资金适中。对于上述商品的数量和资金占用情况的不同,必须分类管理,分别控制,把主要的精力集中于重要的商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重点,兼顾一般。

划分A、B、C三类商品的两个百分数界限,应根据仓库的性质和具体情况不同而定。分类以后,必须相应地订出各类商品的管理制度。分类管理的原则是:A类商品采取重点掌握,从严控制库存,尽量按照经济订购批量组织订货,对每种规格的商品,要找出最合适、最经济的订货时间,最合理的订货数量,经常检查库存,实行严格的集中管理;B类商品采取次重点掌握,适当控制库存,定期检查库存,实行集中与灵活相结合管理;c类商品采取一般掌握,库存量适当多一点,以灵活管理为主。

(二)库存定额管理法
流通企业的商品储存,主要是为了保证市场能正常供应。为了确保库存商品的合理性,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进行库存定额管理。商品库存定额,可以按数量(金额)定额或天数定额控制。数量(金额)定额是指企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经常储存多少商品;天数定额是指企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经常储存可供多少天销售的商品。采用天数定额,不受销售季节变动的影响,而且有了天数定额,可与数量(金额)定额相互换算。两者的关系如下:
数量(金额)定额=天数定额×平均日销量(金额)
1.天数定额。
制定天数定额,一般是按照商品的正常周转需要,先确定最低储存天数和最高储存天数,然后确定平均储存天数,企业通常把平均储存天数作为库存定额天数。
2.数量(金额)定额
数量(金额)定额,可以通过天数换算,用来控制库存商品的具体数额,便于掌握日常进货,安排仓容和计算商品资金。

三、仓库管理的内容与制度
(一)仓库管理的内容
仓库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商品购销规律和商品保管规律的要求,组织实施商品的收货、保管、保养和发货工作,做到储存合理,进出快、保管好、费用省,为购销业务服务。

1.收货管理商品入库是仓库管理的第一个业务环节,它包括商品接收、验收及办理入库手续等内容。
(1)商品接运。商品接运指在仓库向交通运输部门提取或接受入库商品所发生的业务活动。接运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而准确地向运输部门接收入库商品,手续要清楚、责任要分清,为商品验收创造有利条件。

(2)商品验收。商品验收是指商品在正式入库前,仓库按照一定程序和手续,对商品的数量和外观质量进行检查,以检验它是否符合订货合同规定的一项工作。凡要入库的商品,均需经过仓库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正式入库。商品验收的基本要求是,①准确,即对入库商品的数量、规格、型号、配套情况及外观质量情况等的验收,要求做到准确无误;②及时,即到库商品必须在规定的验收期限内及时地完成验收工作,提出验收结果,这样有利于加快商品流转,不误索赔期;⑧严肃,即对入库商品的验收,必须严格履行仓库验收手续,不能凭主观臆断,以确保验收结果町准确性和入库手续的完整性。商品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商品的数量验收、外观质量验收、尺寸精度验收等。

(3)办理入库手续。商品入库手续主要包括;①登帐,即将商品入库的实际数量记入到商品的实物明细帐中。商品实物明细帐是反映商品进、出、存情况的帐册,在记帐时必须以正式收发凭证为依据;②立卡,即设立料卡,料卡是反映某垛商品名称、规格、型号、等级、单价及进出库动态的实物货签;③建立商品档案,即完整保存商品入库、保管、出库等有关业务凭证的技术资料,以便查阅。商品档案应一物一档,专人管理,统一编号。

2.发货管理
商品发货,是仓库管理的最后环节。发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流通企业的声誉,发货的差错还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发货工作的质量,反映了仓库管理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发货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
(1)必须贯彻“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先入库的商品,应先出库,确保在库商品质量完好。
(2)发货手续必须符合仓库制度的要求。发货必须以正式发货凭证为依据。
(3)必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发货是仓库直接同用户接触的环节,发货的服务质量会影响到销售业务的开展,搞好发货中的售后服务,对争取目标市场的顾客,扩大商品销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在库管理
商品在库保管保养是仓库管理的中心工作,它主要包括库存商品的数量控制和质量控制两方面内容。
(1)库存商品的数量控制。从仓库管理的角度来说,就是:①根据仓库储存能力充分利用库容,尽可能满足购销业务不断扩大和为用户服务的需要。②进行经常的和定期的库存盘点和检查,确保商品的帐、卡、物三相符,弄清库存商品的数量变化,采取措施,降低商品损耗。③严格按仓容定额,控制库存量。仓库储库定额,主要取决于仓库的有效面积,地坪承压能力和可用高度等因素,库存商品超过仓容定额,不仅会给仓库收货作业带来不便,而且也会影响商品保管保养,甚至威胁到库房建筑的安全。

(2)库存商品的质量控制。这是要求保证在库商品质量完好,维护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内容包括:
①科学地堆码与苫垫。要组织力量对库存商品进行合理的堆码。按合理、牢固、定量、整齐、节省、方便的要求进行科学的堆垛,使商品不变形,不变质,便于收货、发货、盘点、维护保养和安全作业,有利于充分利用保管场所和立体空间,提高仓储能力利用率。
②科学的维护保养。要组织保管人员做好库区温湿度控制与调节、防锈与除锈、防霉与除霉、防虫害以及加工维护等项工作,力争做到库存商品不锈、不潮、不腐、不坏、不混、不爆、不燃等,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质量变化和损失。
⑧进行经常和定期的检查,仓库检查的内容包括:查数量、查质量、查保管条件、查计量工具及查安全等。对检查出的问题,应及时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

(二)仓库管理的规章制度
1.定额管理制度定额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在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基础上,对人力、财力、物力的利用和消耗,进行科学的分析计算,用数字加以合理规定,作为生产及其他方面所应遵守或达到的目标。定额是企业用数字来控制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必要的手段,也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流通企业仓库实行定额管理,是为了加强经济核算的需要,也是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不同类型的仓库,业务性质、经营范围不同,业务繁简程度不同,定额的种类、内容和计算的方法及管理水平也有所不同。但是,就流通企业仓库来说,大多数仓库的基本任务和业务性质大致相同,一般有以下几项定额:
(1)储库量定额。即仓库储存能力定额,它是衡量仓容利用程度的定额。储存量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仓库储存量(吨)=有效面积×地坪单位面积承压能力或仓库储存量(米3)=有效面积×库房可用高度
前者适合实重商品储存,如钢材、水泥制品等,后者适合轻泡商品储存,如化工原料,塑料制品等。

(2)帐货相符率定额帐货相符率,是指在商品盘点时,仓库商品保管帐面上各种商品数量及相应库存实有数量相符的程度。帐货相符率定额是用来衡量仓库帐面商品真实程度,反映保管工作质量的定额。其计算公式如下:帐货相符率(%)=帐货相符笔数/储存商品总笔数*100%

(3)收发货差错率定额收发货差错率是以收发货所发生差错的累计笔数占收发货总笔数的万分比来计算的。该定额可以控制收发货过程中的差错,提高仓库的服务质量。收发货差错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收发货差错率=收发货差错累计笔数/收发货累计总笔数*10000%

(4)保管损失定额保管损失一般以平均保管损失来计算,即按储存量平均每吨商品的保管损失金额。该定额可以控制保管损失事故发生,使商品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平均保管损失的计算公式如下:平均保管损失(元/吨)=保管损失总金额(元)/平均储存量(吨)

(5)保管费用定额保管费用一般以平均保管费用来计算,即保管每吨商品,每月平均的费用开支。流通企业仓库在保管商品过程中,必然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这种劳动消耗的货币形式表现为各项费用。保管费用定额可以加强仓储费用开支的管理、降低保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平均保管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保管费用(元/吨)=保管费用开支总额(元)/平均储存量(吨)

(6)工作量定额工作量一般指一定时期内仓库人员平均完成的工作量,该定额用于衡量仓储人员的真实工作量,促进仓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较少的人力完成仓储任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仓库人员平均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
全员平均工作量(吨/人)=计算期收发总吨数/同期仓库总人数*工作日数
保管员平均工作量(吨/人)=计算期平均储存量/同期保管员人数

2.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加强仓库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仓库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保卫制度两个方面的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品安全操作制度等。安全保卫制度主要包括:门卫制度、值勤制度、交接班制度、防火制度、危险品管理制度等。

3.岗位责任制
仓库的岗位责任制是规定仓库管理人员工作范围、工作职责以及相应权力的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必须贯彻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调动各个岗位上职工的积极性。岗位责任制的内容因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仓库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仓库规模越小,岗位就少,其职责范围就大。相反,仓库规模越大,分工越细,岗位就多,其职责范围就小。因此,企业应根据仓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岗位责任制的内容。

文章来源:秘奥软件网,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跑者!全国咨询热线:400-9908-527_www.misall.com


最新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